阅读:2
评论:0
发布时间:2024-12-23 17:14:19
屈光是指光线经过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,终聚焦在视网膜上的过程。视网膜相当于一块“接收屏”,负责接收光线并将其传递给大脑。如果光线不能正确聚焦在视网膜上,就会导致视物模糊,这种状态被称为屈光不正。
光线聚焦正确,视物清晰,是眼睛的理想屈光状态。
近视: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,看远模糊,看近清晰。
远视: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,看近模糊,看远清晰。
散光:由于角膜或晶状体形状不规则,光线无法聚焦成一个点,视物变形或模糊。
若屈光不正未及时矫正,导致视网膜接受的视觉信号过弱,进而影响视力发育,形成弱视。
屈光不正性弱视是指由于高度屈光不正(远视、散光、近视)未被及时矫正,导致视力发育异常。它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,若在黄金治疗期内(一般为12岁前)进行干预,大多数患者可以复原视力。
高度远视:视网膜无法接收到清晰影像,影响视力发育。
高度散光:图像模糊且变形,导致视网膜无法正确感知清晰物体。
两只眼睛的屈光度数相差较大,一只眼较弱的图像会被大脑抑制,导致弱视。
婴幼儿阶段,未矫正的屈光异常影响正常视觉发育,进而发展为弱视。
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,且配戴眼镜后矫正结果不佳。
伴随斜视、看东西时歪头、眯眼等。
儿童常表现为对远近物体辨认困难或注意力分散。
屈光筛查是早期发现屈光问题的有效手段。当孩子在筛查中被发现异常,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眼科机构进一步检查。以下是应对措施:
通过散瞳验光确定孩子的屈光状态及度数,了解是否存在近视、远视或散光问题。
根据验光结果为孩子配戴合适的眼镜,纠正光线的聚焦位置,帮助复原视物清晰度。
若存在弱视,医生建议通过遮盖健眼训练弱眼,配合视觉训练,刺激视力发育。
每3-6个月复查一次,密切关注屈光状态和视力改善情况,调整矫正方案。
5岁的乐乐在幼儿园视力筛查中被发现“屈光筛查异常”。父母起初不以为意,觉得小孩子看东西模糊是“正常现象”。直到老师反馈乐乐总是坐在前排,仍然眯眼看不清黑板,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紧要性。
经过散瞳验光,医生诊断乐乐患有高度远视伴弱视。在医生建议下,乐乐开始配戴矫正眼镜,并进行弱视训练。初期戴眼镜有些不习惯,但经过一年的坚持,乐乐的视力显著提升,变得更加自信。
小明的弱视问题直到7岁才被发现,医生判断治疗时间非常紧迫。经过1年的遮盖训练,小明的弱眼视力从0.2提升到0.8。小明的妈妈感慨道:“早发现、早治疗,真的能为孩子的未来争取更多性。”
眼镜矫正:基本也是常用的方法。
视觉训练:通过专门设备和训练方案,提高视觉感知能力。
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,每20分钟远眺20秒。
提供良好的照明环境,避免用眼疲劳。
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,有助于延缓近视发展,促进眼球健康发育。
建议儿童从3岁起每年进行一次视力筛查,及时发现问题。